看看下面爱德华·蒙克(edward Munch)的《尖叫》(Scream)中的两个版本的头和手吧……这些在你看来是什么颜色?紫色和橙色?红色和橙色?别的吗?如果我告诉你蒙克的两幅《尖叫》都是红色的呢?这怎么可能呢?
你能强迫你的眼睛忽略竖条纹,只看蒙克“尖叫”的脸吗?让这个实验变得棘手的是——也是造成不同颜色错觉的原因是——左边的蓝色条纹位于蒙克尖叫脸的顶部,而右边的黄色条纹位于蒙克尖叫脸的顶部。在这两种情况下,你的眼睛最有可能做的是把颜色部分混合起来——左边,你的眼睛把红色的尖叫和蓝色的条纹混合在一起,形成紫色,右边,你的眼睛把红色的尖叫和黄色的条纹混合在一起,形成橙色。
如果我把蒙克尖叫的头拉到条纹上方,你会更容易看到我在说什么,就像你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的那样。我们对颜色的感知会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,这一观点被称为“贝佐德效应”,以其发现者威廉·冯·贝佐德(1837-1907)的名字命名。当他在设计地毯时,他意识到这一效应,并意识到只要改变一种颜色,同样的设计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外观,然后影响其他相同颜色的外观。在我们的蒙克尖叫的例子中,唯一的颜色变化是把黄色条纹放在红色的脸上面,而不是重复蓝色条纹在上面。
一个类似的关于颜色感知的视觉技巧被称为“蒙克-白错觉”,如下图所示。A列和B列的灰色看起来完全不同,但实际上是一样的,如下图所示。这里的视觉技巧是一样的——在左下,在灰色的A列上面有黑色的水平带,使它看起来更暗,而同样的灰色的B列看起来更浅,因为白色的条纹在上面。当我创建一些空白,不让颜色重叠时(下图右图),人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灰色列A和B是相同的。
只是为了好玩,我想我应该创造另一个例子,做一个改变,把一些东西从原来的环境中拿出来,可以改变外观——或者在这种情况下——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感知。再以蒙克的《呐喊》为例,我们看到的是蒙克1893年创作的原画《呐喊》。艺术史学家说,蒙克的形象象征着现代人的焦虑。但是,如果我们把尖叫者从桥上拿下来,远离痛苦的天空,把他放在毕加索的工作室里(右下),突然间,尖叫变成了一种惊喜和喜悦的行为,因为毕加索决定送他一件艺术品作为礼物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色彩理论,这里有更多的信息贝索尔德效应,这里有更多关于Munker-White错觉。